2009年1月18日

從「道非一」,看儒學與佛法


孔子在《論語》說:「吾道一以貫之。」佛教《華巖金師子》說: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 。」

很多人都把「一」當成是道,其實「一」只是知識概念裡的最基本概念,根本不是道,所以聖師老子說:「錯在得一。」就說說一般人把「一」當成是道,根本就是錯誤的,道根本不是「一」。

孔子說:「吾道一以貫之。」因為孔子說話當時,沒有解說他的道是什麼,但是曾子替孔子解釋這句話時,說孔子之道只是「忠恕」而已,並不是後人所渲染的「一」。《論語》原文如下:

子曰:「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」曾子曰:「唯。」子出。門人問曰:「何謂也?」曾子曰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」

所以說孔子的道,只是「忠恕」這一個信條而已,根本不是「一」,後世的人把孔子的「一」說成是「道」,完全是郢書燕說,扭曲孔子本義。
至於佛教的《華巖金師子》所說:

「一切 即一,一 即一切 」《華巖金師子章‧論五教第六》

其實就是想說:

「一切 (現象) 即一 (本體),一(本體) 即一切(現象) 」

《華巖金師子》這樣的說法,是一種汎神論的說法,不承認世界之外有另一個創造神,認為世界就是神,神就是世界。

以神就是世界來說,又可以生出種不同的意思。一是,一切現象本身就是本體,沒有超越現象的本體,現象就是真實,沒有現象之外的真實;二是,現象只是表象,表象之內有真實,那個真實就是本體,所以有隱藏在一切現象之內的本體。

但是無論《華巖金師子》是採取那一種意思,《華巖金師子》的「一」仍然都只是一個表述本體的概念,「一」還是仍然只是一個名象,不是本體的本身,因為概念是不能表述本體的。

對老子聖學而言,《華巖金師子》「一切即一 ,一 即一切 」的問題,是在於把「現象」誤等同於「名象」。因為聖師老子認為「一」就是「一」,「一」不能表述「本體」,所以《華巖金師子》「一切即一 ,一 即一切 」不能說成是:

「一切 (現象) 即一 (本體),一(本體) 即一切(現象) 」

只能說成是:

「一切 (現象) 即一 (最基本概念),一(最基本概念) 即一切(現象) 」

雖然《華巖金師子》也想說出「一切現象」就是「一個本體」,但是《華巖金師子》在運用名言時,卻完全沒有概念不能表述本體的哲思,更沒有發現「一」其實仍然只是一個概念,因此誤將概念視同本體,以至於犯了把「一切現象」等同於「最基本概念」的錯誤。

在「一」這個概念裡面,其實我們什麼也找不到,所以聖師老子說:「我們找過來又找過去,這個"一"還是沒有辦法說出個什麼東西來,即使我們簡化了所有的概念,找到了"一",這個"一"還是回到什麼都沒有!」

「一」根本表述不到「道」,所以說「道」不是「一」,現在很多人說「道」是「一」,已經完全偏離了老子聖學,如此偏離老子聖學的人,是不能和老子的道家站在一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