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18日

老子愛土地愛鄉土

儒家《大學》: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的「入世四條目」和《老子道德經》:「修之身、修之家、修之鄉、修之邦、修之天下」的「入世五條目」比較之下, 老子的社會思想,多了一個極為重要的「修之鄉」。

《大學》的四條目,後出於《老子道德經》的五條目,卻缺少了「修之鄉 」對土地和鄉土的關懷,顯示儒家的社會思想,在土地和鄉土的關懷上是架空的,所以說儒家的社會思想,並沒有超過道家。

二十一世紀的今日,由於交通發達,縮短了國與國的距離,地球村的概念早已經形成,加上工商業的發展,也球暖化效應也加入了人為的因素,任何地區甚至任何個人對土地的盲目破壞,都可能造成地球的浩劫。所以透過環境的保護的觀念,人們已經更增加對土地和鄉土的關懷。

關懷土地,關懷鄉土,是現代人環保觀念中,不能缺少的美德。而老子在二千年前,便透過他的思想,傳達出了「修之鄉」的愛土地、愛鄉土情懷。

雖然老子所處的時代,並不需要,也不可能有現代人這麼強烈的環保概念,但是老子思的「修之鄉 」思想,卻仍是現代人最重視的美德,由此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遠見與卓越之處。

在個人、家庭和國家及世界之間,老子以「土地之愛、鄉土之愛」,作為人和社會的聯繫。使人從關懷他居住的地方,進而關懷到全世界。這種關懷,不是人生哲學空洞的口號式關懷,而是真正落實於人和土地的社會關懷。

人唯有接近土地,以及接近土地上的人,關懷他所居住的環境,關懷那環境中的人文,才能真正見到土地和人的問題,以及土地和人的需要。像這樣一個能夠真正關懷土地和土地上居民的人,在治國和平天下時,也才能夠真正知道國家和人民的需要。

如果抽離了土地和鄉土人文的關懷,所謂的治國平天下,便會顯得空洞而且不切實際。過去以儒家思想所建立的封建世界中,儒生們以士人為最高階級,極端輕視利民之用的事業,及各種利民之用的科技人才,甚至視科技為奇技淫巧之末。

儒家把農工商階級及其他行業梘為末流,儒生以為只要四書五經便能經世,這便是儒家抽離土地和鄉土人文的關懷,強調個人脫離家庭,便應該直接去做官治國平天下,才會有的結果,這也是儒家社會思想中,最大的一個弊病。

封建階級的統治思想,最重要的就是隔絕領導人對土地和鄉土的真實情感,封建領導人只要把土地和鄉土,視為自己可以予取予求的禁臠就可以了。

封建階級的統治者,是不必從自下而上的鄉土人民角度,對土地和鄉土付出真心的關懷,他們所謂治國平天下的關懷,乃完全是自上而下的統治角度。這種統治角度和老子「修之鄉 」,要求人必須由懂得愛鄉土,進而愛國家愛世界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。

我們如果說,老子「修之鄉 」的鄉土關懷責任觀念,之所以不被封建帝王所接受,是因為老子「修之鄉 」這種自下而上的土地人文關懷,不符合封建階級帝王對土地的控制觀念和利益,甚至對他們會造成危害也不為過,所以我們不必以老子思想不被某些人接受而感到遺憾,反而應該感到光榮。

老子的思想雖以道為本,所發煌的卻是民主自由的思想,是關懷個人,關懷土地,關懷社會國家,關懷世界和平的思想。老子思想到了二千年後的今天,仍然是人類思想中,擁有最高視角的思想,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偉大和精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