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7日

知識的偉大就在於它能夠突破知識

知識的偉大就在於它能夠突破知識

一般人的思考深度很不深入,就叫「淺碟型思考」,意思是他的思考,像醬油碟子一般又小又淺。有些人像觀光客,走遍世界各地,看了很多別人沒見過的事情,但是對每一件事情了解的深度還是不夠,這仍然還是「淺碟型思考」。

所以老子說:「不要只靠離家外出,來了解世界。」一個人像觀光客那樣走出戶外,對真理的了解是沒有用的,這種人越走越遠,見得越多,反而長出了見多識廣的驕傲心,以為自己走過的橋,比別人走過的路還多,如此反而更顯淺薄。所以老子說:「那出門越遠的,對真理的了解反而越少!」

中國人講:「打破沙鍋問到底!」就是要對一件事情的原由弄得清清楚楚,容不下一點點僵固不能追問的定型,所以非把這個定型打破,來找出事情的原由不可。

很多人很討厭別人「打破沙鍋問到底!」那是因為那些人太忙,或經不起問,或有其他種重原因,但其中大部份都是經不起問的,因為再問就要被問出紕漏了,所以他們才會討厭別人「打破沙鍋問到底!」。

所以「打破沙鍋問到底」的人,常常惹旁人討厭,因為別人都覺得好了!夠了!但他還是想繼續問下去。就好像過很多教授在教中國哲學,全都只講一些「儒、釋、道」的皮毛,妄說那以天道「命性論」為根本的中國先秦哲學,是以「心性論」為根本,說了幾十年,卻從沒有一個學生會「打破沙鍋問到底」地問說:「真的嗎?」,因為這些師生不但對中國哲學的知識欠缺,他們的思考,更淺得和醬油碟子一樣。

據說古代印度有人問:「大地是靠什麼撐著?」有智者回答說,是有一隻很大的烏龜駄著,然後有人又問那隻烏龜又靠什麼撐著,智者的回答說是靠另一隻烏龜駄著,如此問了幾次以後就不會有人再問了,因為答案還是烏龜,所以大家也就相信是烏龜駄著大地了。

古代中國人也一樣,以為地底下有一隻牛,當那隻牛翻身的時候,就發生地震了,所以老一輩人說「地震」,就是「地牛翻身」,而那時候我們年紀很小,聽老人家講「地牛翻身」的時候,也很不會去想那頭地牛,是靠吃什麼活下去的。

一般人的思考就是這樣,一深入就感覺無趣了,因為問出答案來也沒有什麼好處,所以大部份的人,就找其中一層的一個烏龜來相信就好了;所以說我們現在很多人相信的哲學,多數也只不過是印度人的某一層烏龜罷了。

老子說:「做學問要每天增加增多自己的知識,求道要每天減損打破自己的知識。」老子讚成追求「知識」但要求以「求道」的心,自己去打破自己的「知識」,以免被僵固的知見所困。所以老子是有條件地追求知識的,這個條件就是要能夠突破既有的知識,所以老子是主張追求「知識」的,老子是絕不「不反智」的。

莊子說:「我們的生命有限,但知識卻是無窮的,用這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,就要壞了我們的生命了!」所以莊子雖然很有學問,但在這裡他所表現的卻是一種極端反對「知識」的「反智」的想法。

光從這一點來看,莊子是不配作為老子繼承者,也不配和老子並列的。因為老子和莊子兩人,在知識的立場上,根本就南轅北轍,完全相反。

人是不能「反智」的,一個人「反智」,會使一個人愚昧;一群人「反智」,會使一群人愚昧;一個國家「反智」,這個國家就會因為全國人的愚昧,而滅亡於敵國了。

老子對「知識」所採取的是「突破」,以便追求更精確的「知識」真象,這比起那些抓著淺碟「知識」來欺哄世人的人來說,老子的「突破」方法,才是對「知識」最大的尊重;因為老子打破「既有知識」的作法,才夠讓「知識」對人類有益的效用,徹地而完全的發揮出來,因為「知識的偉大,就在於它能夠突破知識」。